国宾馆简介

钓鱼台国宾馆位于北京城西古钓鱼台风景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国务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主要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建馆以来已接待140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下榻,是一个令海内外人士瞩目的地方。

古钓鱼台是北京西郊著名的园林之一,因金代章宗皇帝(公元1168-1208年)在此筑台垂钓而得名。1958年,为接待应邀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此选址营建迎宾馆(后更名钓鱼台国宾馆)。1959年9月建成时,园区面积42万平方米,湖水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经过6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建设,如今的国宾馆拥有16栋不同风格的接待楼、两个古建筑群和一座大酒店,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具有接待大、中、小型宴会和会议活动的综合接待服务能力。

多年来,钓鱼台国宾馆坚持“为政治服务,为外交服务”的初心使命,以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打磨出“清鲜淡雅,醇和隽永”的宴会菜肴系列、“细腻高雅”的尊贵服务体系、风景旖旎的“皇家”园林,和被誉为“国家队”的厨师和服务团队。2009年钓鱼台国宾馆建馆50周年,时任外交部长的杨洁篪给予国宾馆“外交之要地,国家之形象,民族之骄傲”的评价。2019年建馆60周年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充分肯定国宾馆在外交服务工作中的贡献,并提出殷切期望,“要使钓鱼台达到中国最高的接待水平,世界一流的迎宾馆舍,全球顶尖的饮食文化。要使我们的国宾馆成为弘扬中华文明的平台,加强中外友好的平台,服务大国外交的平台。”

今天的国宾馆与历史血脉相连,与时代同频共振。展望未来,钓鱼台国宾馆将继续秉承“一丝不苟、永不懈怠”的宗旨,通过美食、美器、美服务和美环境打造回味无穷的“钓鱼台体验”,迎接四海宾朋、八方来客。

1959年9月

1959年8月,国宾馆落成并交付使用,取名为“钓鱼台迎宾馆”。9月26日,接待来华参加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的苏联等11个社会主义国家党政代表团。

1979年5月

1979年5月,试验性地对外开放了五号、六号楼,第一批接待的自费客人是西方高级经济界人士访华团。

1997年1月

1997年1月13日,成立外交部钓鱼台宾馆管理局钓鱼台大酒店。

1999年10月

1999年,首次提出以服务、餐饮、历史、园林为核心内涵的钓鱼台品牌概念。10月,时值建馆四十周年,“钓鱼台”牌白酒诞生,拉开了“钓鱼台”精品战略的序幕。

2006年7月

2006年7月10日,国宾馆地下管网综合改造工程破土动工,2008年5月工程通过验收。

2006年11月

2006年11月1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接待了10位赴会的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占北京市接待非洲元首总数的五分之一。

2007年4月

2007年4月1日,“御苑”工程启动,2008年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8年8月

2008年8月6日至9月18日,接待参加北京两个奥运会活动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共8位。

2009年10月

2009年10月,举办“钓鱼台国宾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4年3月

2014年3月,芳华苑开始试运营。

2017年5月

2017年5月,承担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越南、蒙古、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等6国领导人下榻的接待任务,举办各类会议会见50场、1531人次,宴会便餐67场、1697人次。

2019年4月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承担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领导人下榻的接待任务,协助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配偶活动。

2019年11月

2019年11月,举办“钓鱼台国宾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All cars
  • 1959
  • 1979
  • 1997
  • 1999
  • 2006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4
  • 2017
  • 2019
  • 2019
Exit
历史寻踪

钓鱼台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自金代见于正史,是金代皇帝的行宫别院,因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年在位)多次巡幸并在此垂钓,故后世有“皇帝钓鱼古台”之称。元代宰相廉希宪(1231-1280年)在此修筑别墅万柳堂,构清露堂于池上,绕池植柳百株,成为盛极一时的邀宾宴赏之地。明代,这里成为皇戚和官宦的别墅。


清代(1644-1911年),这里又作为御苑行宫大加开拓,至乾隆年间(1736-1796年)最为鼎盛。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总管内务府遵旨建盖钓鱼台大楼(现望海楼)及园内殿宇、房屋、亭榭十余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钓鱼台行宫修建完竣,养源斋院、潇碧轩、澄漪亭、钓鱼台城四处为主要建筑。乾隆皇帝(1711-1799年)亲笔题写“钓鱼台”三字,撰钓鱼台诗,分刻石匾镶嵌于城台东西两侧。同治(1861-1874年)以后,皇室由紫禁城谒西陵、游颐和园时常常驻跸于此。


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退位的宣统帝溥仪(1906-1967年)“尊号仍存不废”,于1920年将钓鱼台作为清皇室产业赠与老师陈宝琛(1848-1935年)为别墅。陈将“旧苑重新,室宇之缺者完,水泉之塞者通。”多次宴客于此,赋诗记盛,曾将题咏汇集为《陈太傅钓鱼台赐庄图咏册》流传至今。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琛曾于1921年在钓鱼台招饮日本著名书画鉴赏家小室翠云等人,席间展观陈氏珍藏书法名画,成为钓鱼台历史上首次接待海外瀛客的一段佳话。


自古以来,常有文人隐士歌咏钓鱼台的诗篇留存,历经元、明、清至今仍可见的有百余首。透过这些穿越历史的文字,我们可以一窥八百年来钓鱼台兴盛中衰的梗概,也为这所名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美食文化
锦绣园林

国宾馆景观

古建一览

古钓鱼台昔日为帝王游息的行宫,清代乾隆皇帝爱其风光旖旎,定为行宫,营建了养源斋、清露堂、潇碧轩、澄漪亭、望海楼,并亲笔题诗立匾。现在基本上还保留了清代乾隆行宫的原貌,养源斋内回廊围绕,叠石为山,淙淙溪流在斋前汇成一池碧水,清露堂苍松翠竹清新典雅,景色宜人,萧碧轩轩凡三楹,临池即可垂钓。
澄漪亭

御苑行宫最高处,既可俯瞰全苑胜景,又能眺望西山。亭四周,松柏茂密,大皆合抱,垂虹交映,玉水周环,山戴亭而水绕阁,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特色。

养源斋

清乾隆所营造的行宫的正宫,“养源斋”三字亦为乾隆皇帝所题。院内古树参天、回廊围绕,尽现中国古典园林风貌。现成为举办重要会见、宴请的场所。

潇碧轩

轩为“品”字形,窗格玲珑,玻璃四照。悬乾隆书“潇碧轩”额。轩前一池碧水,柳荫莲香,倒影参差,清幽宁静,是垂钓最佳之处。

清露堂

三面有房,院内依山起伏,石桥小径,松石流泉,竹林翠柏,回廊环绕,曲径闲幽,尽显园林情趣。

艺术典藏

钓鱼台国宾馆从建馆伊始就肩负了向各国来宾展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责,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于2007年建成的藏珍馆,承担着馆藏文物和贵重美术工艺品的管理任务。

藏珍馆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库房按博物馆标准设计建造,为科学、规范地保存文物艺术品提供了可靠的硬件环境。同时,藏珍馆还拥有一支专业、敬业的藏品管理队伍,负责馆藏藏品的征集、保管、研究、展示等方面工作,在丰富国宾馆的文化艺术资源、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接待环境、阐释文物艺术品内涵价值等方面,展现钓鱼台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花釉里红松鹿撇口瓶
青花釉里红松鹿撇口瓶

       清(乾隆),口径28CM,通高66CM,足径20CM。
       撇口,束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底部施釉。此器器型较大,规整端庄,制作精细,釉面呈青白色,釉色光润柔和。颈部绘有折枝桃和山石。肩部绘几何纹内填锦纹。腹部所绘的松鹿图为陶瓷中常见纹饰。鹿被民间称之为仁兽,象征太平无事,又与“禄”谐音,常用此表示官禄。松树又被称之为“万年松”,寓长寿之意。蝙蝠、松树、鹿同绘,意为“福禄寿”。此器所施青花与釉里红呈色都很稳定,深浅浓淡互相补充,和谐统一。

窑变釉石榴尊
窑变釉石榴尊

      清(乾隆)口径11CM,通高20CM,足径9CM。
      陶瓷釉面上呈现出美丽色斑的一种现象叫窑变,多为蓝色釉面上呈现出紫红色斑纹。此器为乾隆时期官窑窑变器,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竖式篆书款。器身被弧线分成六瓣形,唇口向外折出六瓣式宽沿,短颈,鼓腹,圈足外撇,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故名“石榴尊”。由于窑变的形状无法掌握,完全听凭自然变化,而此物窑变斑纹极为规整,每瓣鼓出部分均演变成紫红色,凹下去部分为原蓝色釉,如人工特意绘制而成,十分难得。

冬青釉带盖葫芦瓶
冬青釉带盖葫芦瓶

      清(乾隆)口径1.3CM,通高35CM,足径9.2CM。
      此瓶型制为南宋龙泉窑始创,元、明、清历代均有烧造。此瓶成葫芦状,小口,有柿蒂形小盖,束腰,圈足,通体除着地处外满施冬青釉,釉面肥腴,光洁平静。此瓶瓷质精细,胎体致密,厚薄适度,修胎自然、规整。底部以篆书六字三行竖写"大清乾隆年制"款识,为当时官窑制品,极具观赏价值。

斗彩凤穿牡丹图铺兽耳尊
斗彩凤穿牡丹图铺兽耳尊

       清(乾隆),口径26.2CM,通高59CM,足径25.5CM。
       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收,足部外撇,肩饰对称兽耳。肩部书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造型风格摹仿成化器,虽器型较大,但庄重圆润,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闻名于世的斗彩,其特点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协调融合,争奇斗艳,雅丽绝伦,堪称陶瓷艺术上的瑰宝。它的工艺制作过程是先在釉下以青花作纹饰的轮廓线,或绘局部图案,再在釉上缀填以艳丽或淡雅的彩色,经低温二次烧就,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的鲜明对比,交相辉映。此器所绘凤凰、牡丹,笔法细腻,填彩准确,色彩鲜艳。它和成化斗彩相比,由于勾勒的青花也分浓淡层次,因而更具表现力。

刘海粟 《黄岳雄姿图横幅》
刘海粟 《黄岳雄姿图横幅》
李可染《蜀山飞瀑图轴》
李可染《蜀山飞瀑图轴》
王翚《丹台春晓图轴》
王翚《丹台春晓图轴》
董其昌 《山水图轴》
董其昌 《山水图轴》
紫檀黄杨木抹角长方形香几
紫檀黄杨木抹角长方形香几
紫檀有束腰三屏风式扶手椅
紫檀有束腰三屏风式扶手椅
紫檀百宝嵌五屏风式大座屏
紫檀百宝嵌五屏风式大座屏
黄花梨云纹挡板翘头案
黄花梨云纹挡板翘头案

        清早期,长211cm,宽41cm,高88cm。

        为国家一级文物。翘头案为夹头榫结构,腿足下端稍向外撇,俗称“香炉腿”。此案用料十分讲究,案面是一块独板,整洁无瑕,十分难得。硕大的牙子也是由一木挖成,比常见的用两块板拼接的做法高出一等。此案是一件典型的明式家具。从牙子的拐子云纹雕饰及挡板云头造型,可知其制作年代在清代前期。